1-9月,我國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45.9%、53.6%和48.0%,以修正總噸計分別占42.6%、48.3%和41.3%,均位居世界第一。
1-9月,我國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為68.1%,比2021年底下降1.2個百分點;新承接訂單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為67.9%,比2021年底下降1.4個百分點;手持訂單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為67.2%,比2021年底下降2.3個百分點。
此外,就在9月28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、生態環境部、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《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意見》)。
到2025年,液化天然氣(LNG)、電池、甲醇、氫燃料等綠色動力關鍵技術取得突破,船舶裝備智能技術水平明顯提升,內河船舶綠色智能標準規范體系基本形成。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綠色智能內河船舶設計、建造、配套和運營企業,打造一批滿足不同場景需求的標準化、系列化船型,實現在長江、西江、京杭運河以及閩江等有代表性地區的示范應用,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,初步構建良性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。內河船舶綠色化、智能化、標準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,建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。
到2030年,內河船舶綠色智能技術全面推廣應用,配套基礎設施、運營管理、商業模式等產業生態更加完善,標準化、系列化綠色智能船型實現批量建造,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大幅提升,初步建立內河船舶現代產業體系。
《實施意見》提出優先發展綠色動力技術。一是積極穩妥發展LNG動力船舶,重點推動LNG動力技術在沿海、長江干線、西江干線、京杭運河等中長距離2000載重噸以上貨船、工程船等應用;二是加快發展電池動力船舶,重點推動純電池動力技術在中短途內河貨運船舶、濱江游船及庫區湖區船舶等應用;三是推動甲醇、氫等動力技術應用,推動甲醇動力技術在貨船等應用,探索氫燃料電池動力技術在客船等應用。
聲明:本文轉載自網絡,內容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,請聯系蒲迅電池。